您好,欢迎访问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必一体育

400-123-4567

独一无二!这栋92岁洋房的建筑艺术风格全球唯一

发布日期:2024-09-11 03:51:40 浏览次数:

  1928年初的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已经错落有致地林立在黄浦江边,外滩公园的梅花开了,随着江风送来阵阵暗香。

  从人群中走来了几位风翩翩的绅士,他们走到了黄浦江的扶栏杆边,一起停了下来。

  黄浦江上的风轻轻吹在他们的脸上,吹起了身上厚厚的长衫,也吹起了他们心中对艺术的激情。

  其中,一位穿着黑色长衫的中年男人,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黄浦江两岸拍起了照片。但他的举动立马引起路人的关注。

  在那个年代,有人会拍照片是件非常不寻常的事情,在人们普遍认为拍照会把人的魂灵摄走的社会里,黑白照片就像一张无知的世界的网给人好奇。

  当有人认出这位拿着相机拍照的人就是经营火油的大老板张珍侯时,就纷纷要求张老板也给自己拍张照片以留着纪念。

  面对大家的要求,张珍侯欣然用镜头对准了每个人物,也为一个时代留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镜头。

  同时,与他同行的都是一批热爱艺术的摄影爱好者,其中就有大名鼎鼎后来被称为中国摄影前辈的郎静山、胡伯翔、陈万里、黄振玉、黄伯惠,他们联络各报社和摄影同仁,协商决定成立摄影团体,由胡伯翔提议定名为“中华摄影学社”。同年,他们成立了“中华摄影社”,简称“华社”。

  而实业家张珍侯就是第一批会员。这在当时的上海滩,在灾难深重的土地上,艺术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份奢侈。但艺术本身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与生俱来的,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象征,只是表现在不同的地方。

  张珍侯出生在一个经营化工颜料的企业家家庭,他的父亲从小本生意做起,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渐渐地在上海立足了脚跟,并参与了各大企业的投资。

  到了张珍侯成年以后,张家的投资范围已经涉及到了天厨味精厂、益民食品厂、中华橡胶厂、中国远洋公司等等企业。

  张珍侯接管了家族企业后就把生意做了更大,随着经营火油外还做起了房地产业,把一条上海弄堂里最漂亮的房子都买了下来。

  但他骨子里有一份艺术家的气质,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仍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用他手中的相机和锐利的眼光,把身边的东西记录了下来,他曾用相机拍下了很多当时的生活景象,可惜的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他的全部摄影作品了,只是从他的后代那里略微看到过张珍侯留下的摄影作品,也是凤毛麟角。

  在建国西路上的一条叫福德坊的弄堂,这条弄堂为狭长型,入口处有一只显眼的垃圾箱。

  几乎在人们的视觉中根本不会注意到在垃圾箱的靠墙处有一堵高大的围墙,围墙里有一幢气派的洋房露出半截。

  但只要我们略伸长脖子就能透过围墙看到一幢艺术的宫殿高高地竖立在蓝天白云下。

  这幢洋房和那只垃圾箱成为了一个明显的反差,也许,在这幢艺术宫殿的周围,特别是靠近高安路、乌鲁木齐南路一带,各式洋房很多,辨识度都很强,再加上历史的原因,这幢洋房不引人注意,但真正了解这幢洋房的人或是喜欢老洋房的人都会望而惊叹,从艺术和建筑上,这幢洋房别具一格,并建筑于1930年,当时的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

  此建筑看似新古典主义风格,但是却拥有极为繁复的立面纹路,布满了各种图案与装饰,进门口为古希腊风格的科林斯柱廊,房屋内还能找到非常多的中国元素,每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花纹与图案。

  从屋檐、阳台、门廊到窗式的整体看显然是西式的,此“石材做法”显现着传统豪宅的意味,而它之所以特别,正是其里里外外细腻而繁复的装饰。

  装饰画像也来源丰富,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最有趣的还是这些装饰本身,有模仿来自西欧封建君主的装饰图案,有中国传统云纹衬托着的现代飞机和飞艇,甚至还能找到带着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国传统“福禄寿”图案。

  这幢房子已到无以复加地步的精雕细琢、繁复装饰,相信是一定满足了该房主人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这幢洋房就是张珍侯的家,门牌号码是福德坊的一号,当年是张珍侯从别人手里买下来的。

  凭张珍侯的经济实力,他完全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选择,但他选择了这幢带有浓重艺术气息的洋房,也就代表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爱好。

  然后又对每一间房间都进行了整合,有女儿的琴房,有他自己的工作室,还有客人聚会的地方。

  后来,随着子女们的长大,张珍侯又在隔壁买下了二号和三号的房子,给出嫁的女儿们住。

  上海人对男婚女嫁的事情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上海本地人更讲究女儿的出嫁,有富家金台面,穷家银台面,这里讲的台面就是排场,富人以金子作为陪嫁,而穷人怎么样也要有银子来撑市面。

  那更不用说是张家的女儿了,他们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深受上海文化的熏陶。何况女儿嫁的男方也是上海滩上的大户人家可谓门当户对,旗鼓相当,张家女儿生得面清目秀,亭亭玉立,张家女婿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这对新人的婚礼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很多当时上海滩上的名人参加。更有女眷们纷纷来到张珍侯这幢充满艺术情调的洋房,一睹张家女儿出嫁的气派。

  在中西艺术交融的客厅里,张珍侯穿着黑色的长衫,胸前佩戴着一束粉色的小花和穿着白色礼服的太太坐在客厅里,看着女儿穿着西式的婚纱在几个金童玉女的簇拥下款款走来。

  这是一对幸福的新人,新娘虽然嫁出去了,但还是住在一条弄堂里,住在这幢上海滩上最漂亮的房子隔壁。

  女儿手中捧着鲜花和新郎一起为生养自己的父母双双跪了下来,女儿在跪下的那一刻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她感恩于父母生养了自己,更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知道自己从小在这幢洋房里长大,已经习惯了那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生活,于是,父亲就把隔壁的房子也买了下来,让女儿能随时回到这幢给她无限美好的房子里,继续着她美好的梦想。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音符,人是建筑里的灵魂,当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就是这个城市的绚丽之光、福音。

  张珍侯及他的后代们在这幢洋房里一直生活到1949年后,该住宅在50年代后成为了上海民办虹桥中学,60年代为大庆中学,后来作为徐汇区卫生监督所使用。如今,此建筑被一家企业作为办公使用。

  虽然,洋房几经转手,但张珍侯的后代还是生活在一墙之隔的2号里,每逢有人来采访或是想参观这幢洋房,张家后代总会热情地接待,并向我们讲述这每幢洋房的前世今生,也吸引着喜爱老洋房的人们沿着这幢洋房延续着城市历史的脉络,触摸老建筑一砖一瓦及其丰富的故事,渴望见到世界元素与城市的结合体。

  洋房位于建国西路336弄1号,建筑面积890平米,占地约400平米,此建筑看似新古典主义风格,但是却拥有极为繁复的立面纹路,布满了各种图案与装饰,进门口为古希腊风格的爱奥尼柱廊,房屋内还能找到非常多的中国元素。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著有《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 《上海十八行》 《上海十八恋》《女贞树下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与陆伟合作)长篇小说《蓝宝》等著名图书,被读者称为“石库门女作家”。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