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必一体育

400-123-4567

永必一运动B体育安研究丨我国针叶原木进口格局分析

发布日期:2024-10-23 18:24:29 浏览次数:

  原木期货上市在即,我国是木材进口大国,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原木进口居世界第一。原木期货上市后,预计将稳定原木价格波动,助力产业发展,为木材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工具,保障企业稳定运营。由于针叶原木拟作为上市交易标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针叶原木进口格局进行梳理,对研究针叶原木的供需情况有一定参考意义。

  原木必一运动B体育,通常指按照一定的尺寸、形状、质量等标准将去除树皮、树枝和树梢后的树干截成一定长度的圆木段,根据树种可分为针叶原木和阔叶原木两类。针叶原木材质软、韧性高、不易折断,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口料和建筑模板等,目前国内市场主流品种为自新西兰进口的辐射松和欧洲的云杉、冷杉。阔叶原木具有质地硬、韧性低等特点,制作的产品不易形变,下游应用较广,不同树种的阔叶原木适用于不同的用途,价格差距也较大,其标准化、市场化程度相比于针叶树来说较低,因此原木期货拟定的可交割品为针叶原木。锯材是原木经过锯割加工后所得到的板材或方材。

  我国是木材进口大国,多年来一直进口大量木材以满足物质生产需求。从总量上看,近十年我国木材进口量经历了快速增长-高位维持-显著下滑三个阶段。2014-2017年,我国木材进口量屡创新高。2014年突破7000万立方,2015年短暂回落,在2016、2017年相继突破8000万立方、9000万立方。2018年开始,由于出口需求减少和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木质品产量下降,同时我国开始对美国进口阔叶木材增加关税,我国木材进口量增速显著放缓,并于2019年见顶,2020、2021年我国木材进口量增长停滞。2022年,我国木材市场需求疲软,物流受阻,木材进口量出现锐减,同比下滑24%,随后2023年进一步缩减,并创下近年来新低。回顾近年来木材进口量持续缩减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3点:

  2、整体出口疲软,出口包装下滑,叠加传统木制品市场被东南亚国家挤占,海外木制品需求疲软。

  3、国产替代,国内人工林木材逐渐成熟增长较快,小口径原木进口受到国产材冲击。

  由于针叶原木价格范围较为集中、标准化程度高、储运条件更好等因素,因此将针叶原木作为拟上市交易标的必一运动B体育。近年来,我国针叶原木进口整体呈现量减价跌之势。

  2)价跌:由于目前缺少进口美金价的数据,通过对海关总署的进口均价分析得,2021年至2024年7月,我国针叶原木进口均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针叶原木的进口均价从2021年8月见顶,至今跌幅为-31.6%。

  分材种来看,我国进口针叶原木的主流树种是辐射松、冷杉和云杉。其中辐射松占比最高,进口量相对稳定,由于进口总量缩减,近年来辐射松进口占比呈现抬升之势。2021年辐射松占比40%,截止2024年7月,辐射松进口占比已达67.82%。冷杉和云杉进口量排名第二,近几年的进口量波动较大,主要是受到了虫害影响。2018年,欧洲异常炎热和干燥的夏天促使云杉树皮甲虫大量繁衍,对当地林场构成了重大威胁。林场主被迫迅速砍伐了受灾森林,这导致欧洲云杉对中国的出口数量迅速增加。近年来由于气候的改善,欧洲的虫害情况出现好转,2021年后欧洲的虫害材出口量开始迅速下降。

  分国家来看,我国针叶原木的进口国主要包括新西兰、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新西兰距离我国海运距离近,到岸成本相对较低,近10年来一直是我国进口针叶原木第一大国,其主要出口品种是辐射松,我国进口的辐射松几乎全部来自于新西兰。德国是我国第二大进口国,其出口的主要品种是云杉和冷杉。正如上文所言,2018年开始受虫害影响,欧洲林场主被迫大量出口虫害材,德国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最近几年从德国进口的数量波动较大。俄罗斯曾经也是我国进口针叶原木的大国,但近10年占比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为了推动本土木材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原木出口的关税。澳大利亚也曾是我国重要的进口国家之一,但在2020年我国对澳大利亚发布暂停原木进口的禁令后,中澳之间的木材贸易中断。2023年以后,我国对澳大利亚的进口逐步恢复,但进口量明显低于之前水平。

  由上述可知,新西兰是我国进口针叶原木的第一大国,并且近年来占比仍在逐年攀升,2023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针叶原木占比约为60%。同时,我国也是新西兰最重要的需求国,新西兰约90%的针叶原木出口到国内,对我国出口依存度较高。由下图可见,新西兰的树种主要为辐射松,树龄结构目前集中在20-28年以及0-6年。这和新西兰在1990年和2020年开展的两轮种植高峰相对应。由于辐射松的平均采伐年龄在26-30年。根据MPI的预测,近几年仍是辐射松的砍伐高峰,供应仍有一定增量,预计在近几年达到高峰,随后将有一轮长达10余年的供应缩减周期。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