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成为了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表示“终极真理”。西方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多次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并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思想并影响了全世界。
无论是东方的“大道至简”,还是西方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都是提倡通过简约的设计手法,表现其内在意蕴和内涵,为大众传递美的价值。所以,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哲学精华,提出“简意美学”的设计理念。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蕴含了沉静、质朴的审美,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精神内涵追求。“少则多,多则惑”。少了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道家强调的“自然”、“朴素”、“无为”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中国当代的室内设计,也深深地承载着中国的美学文化。
中国写意水墨画、宋代瓷器、宋式家具、明式家具等都是“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引导下诞生的产物,并将老子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念有机统一起来。比如,中国写意水墨画中的“留白”。“万物始于无而生于有”,留白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体现,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忧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即是对空白之美的解释。
从南宋四家的马远《寒江独钓图》与夏圭《溪山清远图》则可以看出画家执简驭繁,以一斑而窥全貌的表现手法。后世评论家称马远、夏圭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不仅是当时时代气息的反映,更是艺术表现形式的开拓,通过“简”的手法增强了绘画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再比如,宋代瓷器是我国古代瓷器上将“简”与“意”体现最淋漓尽致的时代,不仅仅是因为瓷器技术的成熟,更重要的是瓷器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宋瓷色彩上追求“以素为美”的审美趋势,注重瓷器本身的造型与釉色。意蕴上追求道家的平淡天真、虚无相见的理念。
“简意美学”的提出,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东方基因。通过东方哲学理念提炼,尤其是道家的传统美学观念影响,提取“简”的设计手法,传达丰富的情感内容。运用最简洁的形式、最质朴的设计色彩以及最精简的材料表达最丰富的空间,设计形式虽简,但不丢失细节,意蕴深长。用最“简”的形传达意味深长的“意”,表达出人们对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追求,体现对无限自由的向往。“简意美学”理念,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最佳表达,更是体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
现代主义探索时期,现代建筑先驱阿道夫卢斯在《装饰与罪恶》一书中,曾鲜明提出“装饰即罪恶”的主张,认为“简单几何形式的、功能主义的建筑符合20世纪广大群众的需求,二不应该主张繁琐的装饰,建筑的精神应该是民主的,为普罗大众的,而不再是少数权贵的”。彼得贝伦斯提倡功能主义,摒弃繁琐的装饰,强调简介、功能良好的外形和结构。
1928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被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法则,乃至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哲学,此后30多年,以密斯“少即是多”为代表的极简主义风靡全球。以至于评论家评论密斯“改变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天际线”。密斯凡德罗的极简不仅不加修饰,而且是非常严格的简洁形式、非常高标准的细节要求,表达丰富的视觉效果。密斯的“简”不是空白,是精简,是浓缩。通过“简”的设计手法表达内在高贵、雅致的韵味。
密斯的极简主义顺应了工业化时代发展浪潮以及战后对住房大量需求客观状态的时代背景。他的作品也并不是由意向发展起来的,而是由材料、形式、实质构成。这种物质是几何形式的、有内容的、坚固材料的统一。密斯反对和美学投机,在逼近柏拉图式的建筑风格下,理性的建造和材料特性表达其“简约”、“纯粹”的哲学思想。“少就是多”在他的巴萨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道至简”与“少即是多”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思想认知却大同小异。两者虽表面上不附带关联性,实质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同质性”。“简意美学”设计理念,提倡去除空间中一系列不必要的繁琐装饰,恢复事物原本相貌,用最简约的表现方式呈现对象的纯粹与净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思想理念,都是在“简”的基础之上追寻“意”的表达,通过“简意”传达出的深层次美学含义,力求设计与道的统一。
“简”的目的是简化繁琐复杂的元素,改善人们的使用复杂度,提升使用舒适性。“简意美学”追求的是“简而不减”简单的形式,不减内容,不减精华,不减深度,不减舒适,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知无线的美好,用“简意”的空间氛围表达人生的境界。
“简意美学”设计理念对于空间中的色彩应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颜色要求单纯统一性,色彩运用相对单一,色彩组合单纯简洁,没有过多杂色,最好使用素色为主。同一的色彩不少同一种色彩,而是色彩明度、纯度的增加或减少的额同一类色彩,再配以小面积的点缀色。合理、巧妙的色彩组合,提升了设计的艺术性,扩大了空间延伸感。
“简意美学”最大程度展现材料的原始状态,直接表达材料的质感、纹理、色泽,让使用者或观赏者可以直观感受材料的自然状态,只不过材料的种类不可以过多,精心挑选后的少数材料种类通过整合构造,与空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形成一种“美”的秩序,最后通过简约的形式予以呈现。
“简意美学”正因为使用极简的处理手法,则更需要一丝不苟的项目细节把控。《浮生六记》中曾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细节的精益求精,自有其美妙之处。设计师服务于人民,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呈现作品的强调内敛、优雅、简洁,通过“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效果体现设计水准。
“简意美学”强调外在装饰的精简,对空间想要表达的物质进行极致的表达,保证设计的纯粹性。“纯粹”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简言之,纯粹指的是纯正而不杂。简而精,意而美,纯粹的作品自然、真诚,有强烈的感召力。“简意美学”追求的不是各种元素的堆积,而是将几种或者一种设计元素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表达出空间纯粹的艺术表现力,使空间更具张力与艺术效果。
“简意美学”,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通过简约的设计手法,体现设计项目的内在意蕴和内涵,为大众传递美的设计价值。
在经济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城市节奏持续紧促,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在此大环境基础之上,人们对社会文明所对应的造型观念是否需要更高层次的提炼?是否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可以回到自然纯净的生活状态之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你方唱完我登场的之意,设计需要从精神层面进行思考,从而从理性思维角度提取设计方法。极简主义虽始发于西方,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中都蕴含着“大道至简”这种简约、质朴、含蓄的精髓内涵与哲学思想。
“简意美学”是探索中国特色简约设计的独特思考,它综合考虑了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充分考量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对话。在当代中国提出“简意美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更是符合中国中产阶级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首先,“简意美学”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挖掘文化蕴藏下的经典美,追求设计作品内涵品味的表达。让使用者在“简意美学”的空间中更舒服、更惬意、更享受,能够细细品味空间的内涵之美、恒久之美、品质之美、平淡之美。
其次,“简意美学”形式简单内涵丰富,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种设计方法不限制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呈现出品位与大气,高度凸显了时代审美特征。同时,“简意美学”的设计方法也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未来的设计产生影响。设计源于美,设计人要缔造美,引导大众观赏美。
“简意美学”的设计理念以人为出发点,是“大众性、关怀性的设计活动”,它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处处流露出真实性与人情味。做设计关键在态度,设计师的使命就是为人服务,这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设计不仅能够发现历史资源的当下意义,也为处理和保护这些历史资源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将东西方传统文化延伸到当下,用当代的语言对历史文化进行再阐释。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人作为“人”存在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按马斯洛需求论将人的需求从低至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大块,“简意美学”最大程度的符合人的不同需求,按照受众的行为习惯、心理特征、认知属性等去解决问题,提供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表达。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是浅层次的,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才是深层次的,“简意美学”的意境不仅满足基本需求,更促使人们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追求更为豁达的人生。
“简”的设计手法符合当今大众消费文化,“意”的设计传达符合中产阶级的心理认知,“美”的设计传达符合当今社会审美风尚。密斯曾说过:“建筑学是用空间术语表达的时代意志。它或者,且常变常新。”我们从密斯的话语中洞察这位伟大建筑师的睿智,从中可知设计并非默守陈规,而是与时俱进。希望“简意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与今天的时代意识相匹配,在设计界激发一种新的活力。
在极度饱和的视觉信息时代,“简意美学”设计作品会更具竞争力与优势,可以行之有效的引起认知应引发记忆。
道的本性即是自然,老子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古朴、稚拙之外,老子也很推崇恬淡,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平淡之美,也为很多人所崇尚,在宋代更成为一种审美风尚。
Copyright ©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